閱讀新趨勢

柯華葳教授長期研究閱讀能力與識字歷程,也是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台灣計畫主持人,提出閱讀教育新挑戰:面對數位時代,必須積極培養學生在網路大海的自學力,大人必須從信念開始改變,才能帶領學生成為有獨立思考的人。 柯華葳教授。(張適攝) 本文整理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18國際閱讀教育論壇」演講。 台灣在2004年加入國際「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參與2006、2011、2016年的評量計畫,這個計畫研究各國國小4年級學童的閱讀能力。
芬蘭是全世界圖書館分布最密集的國家之一,全國540萬人口就有990間圖書館,週末許多家庭都在圖書館度過親子時光,加上政府強化閱讀教育,小朋友還沒出生,就會免費發放童謠繪本給孕婦,鼓勵準媽媽從孩子0歲開始閱讀,潛移默化養成對文字的敏感度。 週末一大清早,已經有好多個小身影來這裡報到,爸媽帶著小朋友上圖書館,兒童閱讀區是個待上一整天都不嫌膩的遊樂場,配著玩具唸故事書,給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來自台灣的作家凃翠珊在芬蘭一住13年,令人驚訝的是,她5歲大的兒子和書本的第一次接觸,早從0歲就展開。 旅居芬蘭作家凃翠珊:「(政府)希望說芬蘭媽媽從小寶寶甚至還沒有出生,或是剛出生的時候,你就可以對著他開始唸謠,這裡頭就有點像是歌謠,雖然不一定有特別的意義,可是語言的韻律都像音樂一樣,自然留在小孩子的心裡面。」  什麼時候讀書識字才恰當?在芬蘭,年齡不是唯一指標閱讀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養成。孩子就算只是在圖書館裡玩遊戲,激發興趣才是關鍵。 
美國《翻轉心靈》指出,不論是紙本還是數位閱讀,閱讀動機和環境是影響學生閱讀的主要因素。優秀的讀者和文本互動關係是主動而強烈的,其中一個最好的檢視方法就是從側邊筆記開始。 「紙本書是有它的好處的,你可以直接在文字側邊註記筆記,也能輕易地往前翻往後翻,就算無法直接註記,也能用便利貼貼在書籍邊緣,輕易撕取。」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麋鹿林城閱讀專員潘尼頓(Pennington)觀察到,必須要協助學生閱讀數位資訊也能保持專注。 結合紙本閱讀和電子書閱讀效果最佳 學生們需要能夠在閱讀材料上註記和筆記,這樣幫助他們回答考試問題。根據賓州西徹斯特大學(West Chester University)的前瞻研究指出,結合紙本閱讀和電子書閱讀的中學生閱讀理解程度比單純僅閱讀紙本書的學生來的好。 雖然透過鍵盤觸控裝置能幫助學生透過全新的方式學習,透過多元觸控對於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有幫助,目前仍在實驗階段,學生必須要學習新的閱讀策略,以強化他們在新的環境學習。 下一代的閱讀裝置「註記」功能將會更加直覺。
自從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後,修讀人文、歷史和藝術等學科似乎被視為看不到前景的豪奢品。然而,美國《時代雜誌》主編、著名時事評論家法里德.扎卡利亞卻不這麼認為… (stevepb@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最近常聽家長問孩子數理成績表現,也不斷聽到政府、企業都提出擴展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學習的重點計畫(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STEM學科的重要性後,修讀人文、歷史和藝術等學科似乎被視為看不到前景的豪奢品。 美國《時代雜誌》主編、著名時事評論家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他認為美國教育的前景不應該只侷限在數理科的發展,並提出以下三個論點。
「修讀文學」是為了找尋篇章的深層意義,賞析文學作品時,我們常想窺探文字的底層,領略書表層下的意念。但更多時候,我們多是對著書本想著,究竟可以發掘的有多深,究竟怎樣拈來好主意,寫出好作品? 兩個重要的思考步驟,幫助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第一步:訓練洞察力 沿著蛛絲馬跡,從多種問題把握其核心的能力,透過觀察,窺探人物角色的表現和行為,發掘出他們真正的情感和動機,見微知著,零碎的碎片加起來,湊成有意義的課題。 例如:《傲慢與偏見》,達西先生公然表達對伊莉莎白的不滿,起初,你可能以為達西先生只是個刻薄的人,不過,運用你的洞察力,你會發現到其他微小的事,達西先生對著伊莉莎白時,雙眼流露的愛意、伊莉莎白在身邊時,達西先生顯得侷促不安,加上達西先生社會地位遠高於伊莉莎白,觀察的出,這當中另有內文,就這個例子來說,洞察力會告訴你達西先生的表現與內心的愛慕之情自相矛盾,因為兩人的貧富懸殊,令他深信兩人的愛情不會開花結果。 思考著這些微小的線索,讓我們洞察到更寬廣的意義,從而在文章探討這本小說當中的表面與真實、財富與社會階層的影響力、以及傾慕與愛戀不可計算的本質,這就是深層意義。 第二步:瞭解複雜性
二○一三年十二月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表最新的國際學生評量(PISA)結果,台灣表現有進有退。在閱讀、數學、科學素養三項排名中,分別名列全球第八(進步十五名)、第四(進步一名)、第十三(退步一名)。 PISA開辦十多年,至今已成為全世界教育領域最重要的盛事,國際媒體甚至把它比喻成教育界的「世足賽」。 芬蘭當地報紙,則以「芬蘭的黃金時期已成過去式」,向輝煌的芬蘭教育道別。 台灣推動閱讀見成效 總體來說,台灣的中等學生教育程度,高於OECD平均,但小輸香港、新加坡、韓國;離上海,則有一段距離。 PISA按照得分高低,從最高分等級六到等級一,外加最低分「等級一以下」,共分七等分。分數達到三的學生,一般認為可勝任日常基本任務。 「閱讀素養」是此次台灣學生最亮眼的表現。○九年,台灣的閱讀素養四九五分,還排不進前二十名,這一次一舉攻進前十名,進步的分數,更高居世界第一。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連續七年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為台灣教育界引介國際最新教育趨勢。今年論壇(12/4)於三和國中舉行,特別邀請美國KIPP學校共同創辦人-麥克‧芬伯格(Mike Feinberg)博士、前韓國教育學術情報院(KERIS)主席黃大俊(Dae-Joon Hwang)教授,共同探討數位浪潮席捲下,如何運用科技與創新思維,翻轉教育現場,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好迎接未來的挑戰。 首先登場的,是曾榮獲「美國總統公民獎」且被比爾‧蓋茲、歐巴馬等人大力推崇,被視為全美最成功、最大公辦民營學校體系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共同創辦人-麥克‧芬伯格博士首度來台,分享KIPP成功辦學經驗,如何在資源特別缺乏的弱勢學區,以卓越教學的五大關鍵:有能力的領導人、打造高期望文化、注重結果、更長的學校時間,以及家長、學生、老師的共同投入,在二十年內成功打造141所高效能學校,幫助四萬多名弱勢學生上大學,並分享如何在數位時代採用融入科技的新教學方法,用翻轉教育,來翻轉貧窮。
基測的題目中只有不到一成考記憶,理解和分析愈來愈重要。PISA的閱讀素養考題,更是希望培養出能思考、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下一代。理解和分析就是一種生活的能力,資深國中老師許文姿告訴讀者,只要在學習的歷程中,廣泛閱讀、願意思考、學習思考,PISA的閱讀素養一點也不難,閱讀素養考試要考學生有沒有「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諮詢│許文姿(新北市國文領域輔導教師) Q:什麼叫做「閱讀素養」?什麼樣的考試可以考出閱讀素養? 素養是積累的學習態度,閱讀素養是你平時積累的閱讀態度,閱讀素養的考試就是考核你的閱讀態度。 在課堂要常提醒學生:「你現在是在學習喔,你要表現出你現在『正在進行學習』。」所謂「正在進行學習」是:無論你會或不會,都願意試著思考,解決問題,試著寫學習單、試著回答老師的提問。素養要考核的就是這種學習態度。考核的方式,就是寫下思考過程。 (林宥任攝) Q:閱讀素養與學校段考、基本學力測驗有什麼不同?
就讀高中的艾菲在Twitter上看到歌手Selena Gomez為一本成人雜誌拍攝封面女郎的照片,她馬上知道該做什麼:「我立刻上網查證,確認這是不是真的。」 快速在網上搜尋後,證實了這位17歲高中生的直覺:照片是合成的。 二手消息(second source)是記者的行話,並不是青少年的日常用語,但在這個資訊、社群媒體、網路和傳統媒體快速傳播的時代,指導學生如何判別資訊的正確性和優良報導,對老師來說越來越重要。 「年輕的學生可能會覺得所有的資訊都是正確的,他們傾向相信放在網路上的所有訊息。」普立茲新聞獎得主AlanC.Miller主持媒體素養計劃(News Literacy Project),發展適合中學生的課程、活動和教案,指導學生能夠在數位時代從小說中尋找事實。學生學習在故事中辨別謬誤,尋找可信的訊息。「我們的重點是用有品質的新聞來判斷其他訊息的可信度。」 這個計劃也和20多個媒體夥伴合作,包括紐約時報、網路媒體ProPublica、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華盛頓時報等,邀請記者、編輯、播報員到課堂上分享。
每年四月,多倫多公立圖書館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多倫多閱讀計畫」,包括整個多倫多區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今年,參與者首度有機會進入書中的世界,並且和其中的角色互動。 2013年共讀的書為《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這本書對於多倫多科幻小說家以及得獎的遊戲設計者Jim Munroe來說,有很大的啟發。因此當Jim在和圖書館討論策劃遊戲的會議後,決定要做個更有野心的計畫來紀念經典:設計一場「虛擬現實互動遊戲」(alternate reality game (ARG))。 虛擬真實互動遊戲是一種發生在真實世界的遊戲,並且運用多元的媒體敘說一個故事,又稱為「跨媒體敘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遊戲者和角色能夠直接進行互動並且完成任務,Jim形容是「半生存遊戲,半廣播戲劇」。 多倫多圖書館對於Jim設計的遊戲非常認同且熱愛:「他將遊戲和書做了非常完美的結合,包括感官體驗、媒體、記憶和故事敘說,都是閱讀的重要元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