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閱讀動態
從生命一開始,她就活在死亡的邊緣。剛出生 7 個月,為了防止癌細胞蔓延,她被切掉四分之三的肝臟。躺在病床上的童年裡,她唯一的娛樂是聽爸媽講故事和讀著病床邊的繪本。
2009 年,她讀海端國小五年級,那時她的名字叫楊光,喜歡吹陶笛、畫畫,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歷經辛苦的治療和父母細心的照顧之下,楊光活下來了!她還參加了希望閱讀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當年的題目是「我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楊光畫了一根蠟燭,寫著:「在生命旅途中,我像一根蠟燭被點燃,從那一刻就是我『活著』的開始......,雖然蠟燭有熄滅的一天,人有死亡離開的一天,但只要曾經努力堅強的活過,一天就是一百年......。」
胡昕小五時參加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得獎。(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當老師更像創作
閱讀陪伴楊光走過死亡的幽谷,長大之後,她已經想不起自己經歷過的病痛,卻深刻記得她在睡前央求爸媽一遍又一遍讀過的故事。
以宋江陣、總鋪師聞名的高雄內門區,是林文祥從小長大的地方。在還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年代,廟口就是他每天玩耍的地方。他不時在腦海裡編織著宋江陣、八家將的奇幻故事。
有一回作文課,老師要同學自創童話,林文祥便把這些廟口景象鮮活地描繪出來。然後,有一天,老師突然從辦公室衝出來,對著操場上的林文祥大喊:「你要去台北了!」原來老師將他的作品拿去參加希望閱讀的「小作家圖文創作大賽」得獎了,他可以上台北發表作品,進行兩天一夜的學習之旅。
林文祥小六時,第二次參加繪本比賽,以作品《熱鬧》傳神表達家鄉廟會情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資料照片)
第一次看家鄉外的世界
在這之前,他的世界只局限於平日生活的村莊,接觸的只有身邊的親戚、鄰居和同學。小學四年級的那趟台北之行,林文祥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搭捷運、第一次去故宮,第一次登上台北 101、第一次到誠品書店挑一本心愛的書......。
提起屏東泰武國小,大家可能會立刻聯想到驚艷國際,屢屢獲得金曲獎肯定的泰武古謠傳唱。在這所幾乎全都是排灣族學生的小學裡,還有著另一個傳奇,那就是每天騎著摩托車到校,教書已經超過 20 年的陳美珍老師。
2002 年,當時的泰武國小還座落在終年雲霧繚繞,海拔將近 800 公尺的大武山山腰。來自平地的陳美珍,剛從台北的學校調來這裡,從那時起,她幾乎每天清晨 5、6 點就騎著摩托車出門,一直陪伴孩子到晚自習結束才又騎著摩托車回家。
由於班上的學生幾乎都是原住民,陳美珍常常跟學生開玩笑:「你們要保護我喔,我是少數民族。」她這位「少數民族」,深愛著泰武,20 多年來,幾乎是用生命在呵護著學生。
「請各位家長記得,孩子需要你的陪伴,而且是正向的陪伴。這一群小屁孩,如果狀況不好,本公司呂家賢,有掛保固,負責售後維修,會負責修理到好......。」
南投人和國小的畢業典禮上,呂家賢老師站在台上殷殷叮嚀即將畢業的學生和家長們。他西裝筆挺,神情慎重,笑中帶淚。雖然這是一所只有 70 多名學生,位在南投信義鄉山腳下的偏鄉小學,但他對這群孩子珍重無比。
呂家賢原本學的是資訊工程,但後來發覺自己並不喜歡跟機器工作。大學時他兼家教,看到學生成長的感覺很棒,於是轉個彎,走上當老師這條路。
20 年前,他從基隆的小學來到山上的人和國小任教,他回憶,看到希望閱讀書車來到學校,「我充滿了希望,覺得一定能夠在偏鄉做些什麼事情......。」然而在偏鄉教書所遭遇的挑戰,給他莫大的衝擊。
南投國姓鄉南港國小裡,曾經有一個小男孩,每到下課都會到圖書室裡忘情地閱讀,因為他發現了一種新的認字方法,他從閱讀中,得到了莫大的快樂。這個小男孩,現在已經長大,成為一名軍人,他是羅俊杰。
從閱讀中得到魔法
當年教導他的李玉玲老師,回想羅俊杰小時候完全不會注音,教了半天都只會「ㄅ」。不會注音,也學不會認字,羅俊杰因此經常被同學嘲笑,同學甚至惡作劇把口香糖黏在他頭髮上,讓他小小心靈深受挫折。還好,他遇到了李玉玲老師。
李玉玲當時剛從希望閱讀舉辦的香港海外研習回來,她把在香港所學到的都運用到羅俊杰這班。她利用「部件」(部首)學習法來幫助羅俊杰認字,居然奏效了!羅俊杰回憶,「玉玲老師直接讓我讀沒有注音的中文書,反而因此提升了我的識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