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要如何協助我們的孩子迎接新世代的挑戰?數位政委唐鳳接受新書《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作者丘美珍的提問表示,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心中能容納多方觀點的人,才能對各種出征、妖魔化論述免疫,才能接下未來拋出的各種變化球。以下整理唐鳳第一人稱回答:
閱讀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一扇窗,不僅能透過閱讀學習知識和技能,更能形塑觀念、改變態度,轉化認知為行動,即使是小孩子,都能運用閱讀的實踐力,為社會貢獻力量。
聽到SDGs(永續發展目標),不少人可能會認為很遙遠,事實上它卻和108課綱息息相關。 108課綱目標在於讓孩子學會素養,而所謂的「素養」和「核心素養」,乃指一個人能適應現在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成為終身學習者。 「素養像是一個羅盤,指引學生方向,」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何昕家表示,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素養,都有這樣的羅盤,端看自己會不會使用。「而老師的重要性,就是要教我們的孩子知道如何使用這個羅盤。」 何昕家表示,素養就像羅盤,老師應教導孩子如何使用這個羅盤。(邱劍英攝) 透過閱讀看見世界,為世界做一些改變 何昕家指出,台灣新課綱的推動,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是一個重要的脈胳。OECD提出「教育 2030」學習框架,強調核心素養的促進,以面對未來環境,增進人類未來福祉。其中最關鍵與重要的,就是17項SDGs永續發展目標。這也和十二年國教的19項議題,有著高度的重疊與交集。
猶太裔美國人班・尼爾森重新思考 21 世紀的大學該有的樣子,創辦了Minerva實驗大學。這所大學顛覆全球高等教育的做法,希望能培養出有智慧、能為世界做出關鍵決策的人才。 班・尼爾森創立了實驗大學Minerva,希望透過跨國經驗和高強度課程,培養出有智慧的人才。(黃建賓攝) 在台灣頒布實驗教育三法的2014年,美國 Minerva 大學(Minerva Schools at KGI,簡稱 Minerva 中譯為密涅瓦)創辦人班・尼爾森(Ben Nelson)也跨出一大步,成立了全球以城市為教室、沒有校園的這所實驗大學。從2014年開始招生,Minerva吸引了世界50多國的人才,第一年錄取率便低於3%,比哈佛大學的錄取率還低,而現在 Minerva 也提供碩士學位課程。 
停課不停學讓全球老師措手不及,但全球教育領袖卻看到教育改變的轉機。OECD教育和技能主席、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負責人安德列・史萊賀認為這次停學挑戰,就是一種教育界的「破壞式創新」,即使疫情過去,整個教育界也將轉變,「再也回不去了」。 (曾千倚攝) COVID-19(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為了防疫,全面影響人類生活、工作與學習。面對史無前例的15億學生停課潮,全球教育組織和領袖都站出來。芬蘭非營利組織教育創新機構 HundrED ,在三月初號召全球創新教師,募集102個創新可行不停學方案,並在四月初完成「疫情下的聚光燈」報告,分享其中最好的30個學習平台和資源。 
從台北都市到台南海角,建功國小教師彭遠芬教學的後半段,「才發現生命其實不溫柔」。但在教學上,她不因而作罷,反倒積極尋覓帶領孩子「看到未來生命希望」的方法。透過五星級寫作,她也終於為孩子找到了宣洩、抒發情緒的心靈出口。 彭遠芬過去所任教的台南市建功國小長期是希望閱讀聯盟學校。(黃建賓攝) 建功國小教師彭遠芬(現為台南市教育局創思與教學研發中心專任研究教師)受邀參加教育創新國際年會演講,她的魅力,不僅在於優雅身段、迷人中低音調,更受台下聽眾感動的是她緩緩道來,如何在明白學生生長環境後,還有力量,去窺探孩子生命的困頓,並找到撫慰孩子心靈的解方?發光,正是彭遠芬透過「五星級寫作法」想給這些孩子的能力。 以下是彭遠芬老師於2018年9月26日教育創新國際年會演講全文:
近來在童書領域有個熱門的詞,是所有大人都應該知道的關鍵字,那就是「永續閱讀」-鼓勵兒童透過閱讀SDGs永續書單,理解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進而在生活中落實永續。 永續閱讀為什麼重要? 「真正的永續發展,只能在最年輕的人類支持下,方能達成;我們要以閱讀培養新一代的世界公民,」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米娜‧穆罕默德(Amina J. Mohammed)說。聯合國在2019年成立「永續圖書俱樂部」(SDG Book Club),推出兒童永續書單,獲得世界各地熱烈迴響,積極投入永續閱讀行動。
一項新閱讀運動,如星火燎原般,在全球接力上演,在後疫情時代中更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閱讀新浪潮。 以聯合國為起點,橫跨世界五大洲,各地紛紛推出許多針對兒童的永續書單、學習資源和讀書活動,蔚為風潮。 近年聯合國推出永續圖書俱樂部,提倡永續閱讀運動,已在世界許多土地上落地生根。圖為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凌爾祥。(陳俊傑攝) 用閱讀,實現未來願景家園 2015年9月,聯合國提出17項「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做為未來世界的願景藍圖。目標在2030年前,消除像是貧窮、飢餓等問題,並在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下,實現共榮成長的永續家園。
許多研究已證實,孩子的閱讀能力將攸關未來的「學習成就表現」,若父母從小跟孩子一起「共讀」,對孩子的大腦的認知發展與語言功能更有遠著的正面影響。但你可知道,親子共讀不只是「說故事」給孩子聽而已,還有極其複雜的關鍵能力需要大人協助孩子發展。 (親子天下提供) 「你們猜猜台灣家長平均一週帶5歲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3次以上的比例有多高?」幾秒後,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接著回答:「只有3成而已,比例真的不高!」而且,隨著孩子的年齡愈小,比例也愈低。 張鑑如曾研究「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7,000多筆資料,統整出全台2至5歲幼兒的閱讀概況,除了發現家長帶孩子去圖書館的比例慢慢降低之外,更發現每天會親子共讀的人數比例也不盡理想,僅有不到2成的學前幼兒家長會「天天」與孩子共讀,「從不」或「幾乎沒有」親子共讀人數則高達3成。
研究顯示,93%的2歲幼兒天天接觸3C產品,專家觀察,過度過早運用3C的幼兒,容易假性過動。全世界都在推動從零歲開始親子共讀,培育愛學習的腦,用共讀取代3C育兒,要如何做到? 親子共讀其實從零歲就可開始,不僅可提早促發孩子的學習腦,也能讓親子關係加溫。(黃建賓攝) 3C育兒正夯,愈來愈多父母、阿公阿嬤或保母,為了短暫安撫(讓幼兒好好吃飯、安靜搭捷運等),把3C當成解決方法,但後遺症已不斷出現在幼兒園教室和診間裡。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憂心忡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