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一篇千餘字報導,短時間內創造逾52萬次瀏覽量,軟硬體資源也隨之而來;感動與感謝之餘,南投縣人和國小如何善用這些資源,帶孩子吸收數位養分,超前部署學習?
人和國小陸續獲得外界捐贈逾70台電腦,讓每位學生都有專用的上課載具。(南投縣人和國小提供)
六月初,天下雜誌第724期以「平民抗疫英雄」為封面故事,報導了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聯盟學校—南投縣人和國小二年級班導師呂家賢「全班22個學生家裡都沒電腦,遠距上課沒人缺席」的故事。文章一上線立刻引起廣大的迴響,兩週內創下50萬瀏覽數的高流量,人和國小也自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獲贈逾40台Chromebook電腦。
十餘年來,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投入「希望閱讀」公益計劃,深入200餘所偏鄉國中小,結合社會力量,提升學童的閱讀能力。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在2021天下經濟論壇(CWEF)冬季場,分享背後的精采故事。以下是演講摘要:
(王建棟攝)
1981年,《天下雜誌》創刊;2002年,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可以集結很多社會的善意力量,認養偏遠地區200所小學,我們啟動了「希望閱讀」計劃。
《天下》是出版業,但我們的發行人規定,自家出版書籍只能佔15%以下;因此每年7月,全台出版社的新書會送到辦公室,由老師、專家選書,我們再送到偏鄉。
「希望閱讀」計劃每年捐贈2萬本書,至今累積34萬冊書。我們的希望閱讀書車,已經繞行台灣176圈。
有人說,也許偏鄉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所以我們招募企業志工、大學志工進入學校,陪孩子讀書。
匯豐(台灣)商業銀行(下稱「匯豐台灣」)長期關心兒童教育議題,今年五月底委請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親子天下針對全台家有七歲以上孩童的家長進行「親子理財觀念大調查」,並針對教師(超過7成為國中小教師)進行「108課綱─金融素養融入教學挑戰大調查」,於6/16(二)發布調查結果。究竟台灣的親子家庭中遇到怎麼樣的理財困擾?教師們在理財教育上共通的難處又是什麼?該如何從家庭、從學校雙軌入手,幫助台灣的孩子從小有正確的理財觀念,金融教育從小做起。
網路世界真假訊息氾濫,該怎麼培養孩子數位素養?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2019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新加坡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姚奇儒(Jiow Hee Jhee)、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國威分享經驗。
柯華葳教授長期研究閱讀能力與識字歷程,也是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台灣計畫主持人,提出閱讀教育新挑戰:面對數位時代,必須積極培養學生在網路大海的自學力,大人必須從信念開始改變,才能帶領學生成為有獨立思考的人。
柯華葳教授。(張適攝)
本文整理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18國際閱讀教育論壇」演講。
台灣在2004年加入國際「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參與2006、2011、2016年的評量計畫,這個計畫研究各國國小4年級學童的閱讀能力。
芬蘭是全世界圖書館分布最密集的國家之一,全國540萬人口就有990間圖書館,週末許多家庭都在圖書館度過親子時光,加上政府強化閱讀教育,小朋友還沒出生,就會免費發放童謠繪本給孕婦,鼓勵準媽媽從孩子0歲開始閱讀,潛移默化養成對文字的敏感度。
週末一大清早,已經有好多個小身影來這裡報到,爸媽帶著小朋友上圖書館,兒童閱讀區是個待上一整天都不嫌膩的遊樂場,配著玩具唸故事書,給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來自台灣的作家凃翠珊在芬蘭一住13年,令人驚訝的是,她5歲大的兒子和書本的第一次接觸,早從0歲就展開。
旅居芬蘭作家凃翠珊:「(政府)希望說芬蘭媽媽從小寶寶甚至還沒有出生,或是剛出生的時候,你就可以對著他開始唸謠,這裡頭就有點像是歌謠,雖然不一定有特別的意義,可是語言的韻律都像音樂一樣,自然留在小孩子的心裡面。」
什麼時候讀書識字才恰當?在芬蘭,年齡不是唯一指標閱讀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養成。孩子就算只是在圖書館裡玩遊戲,激發興趣才是關鍵。
學校教育或大學文憑是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門票嗎?經濟學家最新的調查揭露殘酷現實,就算社會底層的孩子拿到大學文憑,出社會的收入和薪資增幅,還是比出生富裕家庭的孩子差。
(Shutterstock)
貧寒家庭孩子上大學的機會,遠比富裕家庭的孩子渺茫。但許多人樂觀的認為,當出生貧寒的人克服種種難題,拚上大學,大學文憑會為他們鋪一條脫離貧困並通往成功的坦途。
不幸地,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發現,對貧苦孩子來說,大學文憑不一定是幫他們脫離舊有社會階層的助力,他們出社會後,收入還是遠比出生富裕家庭的孩子低。
儘管擁有大學文憑讓貧寒學生出社會後的起薪比貧寒但沒唸大學的孩子高,但若是比較往後的加薪幅度,大學文憑卻又無法帶來優勢。
W.E. Upjohn就業研究院經濟學家、布魯金斯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員賀胥拜恩(Brad Hershbein)的報告,將貧寒學生定義為求學過程中符合美國聯邦政府午餐補助的對象。他發現,這些領取補助的學生中有大學文憑者出社會的起薪比高中畢業者高91%。
全球軟體產業正夯卻面臨人才荒,有愈多國家重視科技教育,將程式設計融入中小學教育。英國在2014年9月將程式設計納入中小學課綱,宣示重視科技教育的決心。
全球愈來愈多國家把程式設計融入中小學教育中。(楊煥世攝)
2014年12月,英國與愛沙尼亞、以色列、紐西蘭、南韓等國家組成D5(Digital Five),於倫敦召開第一屆數位科技高峰會,會中交流討論緊扣3大主題:教孩子程式語言、開放科技市場、互聯網及網路科技開發合作。2015年11月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舉辦第二次高峰會,細談數位科技跨國合作。
D5的成員國近年來不斷推廣科技教育與程式設計課程。愛沙尼亞是通訊軟體Skype的發源地,國家發展目標鎖定科技產業,2012年領先全球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去年科技教育相關課程已普及至所有中小學。紐西蘭力推公務服務e化,預計2017年公務e化比率可達七成,為培養相關人才,大力投資資訊與科技產業相關研究所,盼與職場連結;程式設計雖未納入課綱,但政府已編整數位資訊教育指南讓中學執行。
美國《翻轉心靈》指出,不論是紙本還是數位閱讀,閱讀動機和環境是影響學生閱讀的主要因素。優秀的讀者和文本互動關係是主動而強烈的,其中一個最好的檢視方法就是從側邊筆記開始。
「紙本書是有它的好處的,你可以直接在文字側邊註記筆記,也能輕易地往前翻往後翻,就算無法直接註記,也能用便利貼貼在書籍邊緣,輕易撕取。」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麋鹿林城閱讀專員潘尼頓(Pennington)觀察到,必須要協助學生閱讀數位資訊也能保持專注。
結合紙本閱讀和電子書閱讀效果最佳
學生們需要能夠在閱讀材料上註記和筆記,這樣幫助他們回答考試問題。根據賓州西徹斯特大學(West Chester University)的前瞻研究指出,結合紙本閱讀和電子書閱讀的中學生閱讀理解程度比單純僅閱讀紙本書的學生來的好。
雖然透過鍵盤觸控裝置能幫助學生透過全新的方式學習,透過多元觸控對於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有幫助,目前仍在實驗階段,學生必須要學習新的閱讀策略,以強化他們在新的環境學習。
下一代的閱讀裝置「註記」功能將會更加直覺。
2000年,Michael Goldstein在波士頓創辦了Match特別學校(Match High School,簡稱MHS),主要目標是為了弭平波士頓孩子因城鄉差距造成的成就落差,他憂心提高考試成績並不能保證學生未來成功進入大學,他想創辦一所老師能根據每位孩子提供個人化教學、自己的導師機構、並鼓勵學生家庭和學校緊密連結的學校。
2002年,Match特別學校開始提供密集、一對一的九年級數學教學,和大學及政府合作,提供大學生打工機會,半工半讀教導十年級學生,這項合作非常成功, Goldstein決定擴大規模,努力和學校合作更專業的教學方法,拓展到各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