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趨勢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 PISA 評比,測試全球85國15歲青少年的閱讀、數學、科學素養,2025年要加考英語。《親子天下》獨家專訪 PISA 分析專家,第一手了解如何考?又為何考?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每三年大規模舉行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對15歲青少年測試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22年來, 已有85個國家/地區、超過百萬名中學生,都參加過 PISA,涵蓋了九成世界重要經濟體。其跨國比較的結果,已是全球教改政策的重要指標。
五分之一的人口有閱讀障礙,算不算是件大事呢?過去人們把這樣的障礙放在特殊教育裡,要被發現異狀、經過檢定,才有機會改善。現在,美國超過八成的地方政府廣篩讀寫障礙,要努力找出「黑數」,還要改用科學驗證過的新方法來教閱讀,提升全面的閱讀能力。
許多攸關未來教育的研究,都從非教育現場的聲音出發,難與教育現場接軌。Google for Education借力國際研究機構,走訪24國,與許多教育現場領袖和相關人士歷時兩年做成3份報告,帶大家看到融合遠景與實務、截然不同的「教育新未來」。
如何學得更快、更多、更有效果?如何教得更輕鬆、更愉快、更有成效?回顧2022年的10大學習與教育研究成果,讓父母與老師找到帶孩子更輕鬆有力的未來。歲末是回顧與檢討反省的時刻,但若能從回顧中,看見未來的希望,就是更好的禮物。美國教育網路媒體《Edutopia》從上百則今年公布、有關學習與教育的研究中,選出了10則重要的發現。它們有的打破人們的迷思,有的為人們找到新的解方,有的讓人們看到未曾想過的視野,對於未來的教育政策、教學方法、與個人學習都極具意義與參考價值。
全球學生在 PISA 中比閱讀、數學、科學、全球觀、心理健康⋯⋯接下來,還要測抽象的創造性思考?OECD 已經公布了測驗的方法跟相關內容,更重要的是,也告訴了我們,人人都有創造性思考力,以及可以怎麼幫助孩子找到、激發這種天生的超能力!OECD 針對全球15歲學生進行的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向來是各國教育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從2000年以來的第一次評測起,測了閱讀、數學、科學、全球素養、心理健康⋯⋯範圍愈來愈廣,也包含愈來愈多抽象、但重要的教育議題。下一次,要推出什麼新領域的評測?答案是,很多人難以想像、不知從何教、如何測的創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
補數理、也要補文科⋯⋯想要精益求精的科目多,但是時間有限,該怎麼辦?美國跨50年的經驗發現,強化成績,不一定要從補習開始,改善營養、健康、環境,也可以補出數學腦!對很多孩子來說,文科、理科難兩全。大人都希望孩子的成績進步更快、考得更好,但要讓數學進步比較容易,還是閱讀進步比較容易?
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9月最新公布數據顯示,9歲學生的數學與閱讀分數,出現了30年來最大幅的下滑。從2020年5月至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以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共進行了4次跨國教育調查,取得來自93個國家的教育部回應。該報告指出,在各國學校關閉的高峰期,最多曾有188個國家、16億名兒童受到影響。直到現在,全球仍有64.3%的10歲孩子,無法閱讀和理解一篇簡單的故事。
如何幫助提升孩子的閱讀力?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佳穎、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曾世杰、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林珊如等超過20名學者,出席於11月18日舉行的「2022柯華葳教授兩週年紀念研討會:語言、語文、閱讀」。
少子化浪潮席捲台灣。小一新生人數已經從七〇年代的40萬名,到2021年只剩一半(21萬名),國發會推估,五十年後會再少一半。人口愈來愈少,每一個孩子都是寶,都必須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台灣未來的人才該具備哪些能力?應該如何培養?父母、老師該如何調整改變?《親子天下》專訪 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現任沛星 Appier 互動科技、iKala 董事簡立峰,從未來產業發展,回看教育,建議父母、老師都要改變,才能培養出未來台灣人才。
這10年花蓮的教育挑戰不斷。小學生數減少近21%,再加上新課綱,偏鄉小校更艱鉅。不過,卻有一群明明可以退休的校長、老師,自組核心教師社群,2年巡迴不同學校辦研習,感動縣內老師,影響超過40所中小學校,證明教育可以促成改變。 花蓮縣核心教師社群早在教育處課發中心成立前就已組成,積極推廣多元的探究策略教學,兩年來,已影響超過40所中小學。(陳盈螢攝) 明明是暑期假日,花蓮縣宜昌國小的活動中心卻是高朋滿座。在籃球框下展開折疊桌,一群來自12所不同地區的國中、國小校長、老師(包含位處偏鄉的富北國中、屬「極偏遠學校」的奇美國小等),正由引導老師協助,為自己學校的校訂課程進行一系列「醫美療程」,重新檢視課程主軸、透過融入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加深加廣課程,給學生教科書沒有、卻最合乎花蓮在地情境的素養導向學習經驗。

頁面